心 靈 漫 步 。 。 。 Mind Search

姚仁祿的心靈追尋部落格... ....................... "If we knew what it was we were doing, it would not be called research, would it?" - Albert Einstein

Monday, May 15, 2006

寫於2006母親節之後

5/15,星期一,母親節的第二天
清晨四點半,我在書桌前,
思想,母親印象。(左圖是我拿幼稚園小班第一名獎狀與媽與仁喜合照)

母親的字很好,有形;
逝去的時候,
仁恭還小,仁喜與我,都懂些設計了;
我們在媽長眠之地,
刻上「清如玉壺冰」幾個于體草書,
媽自己寫的字 .....


因為,乾淨,爽直,透明....
一直是從小,媽在生活上要求我們的風格....

我猜想,如果媽知道,我們讓這些字,常伴著她,
也會很開心。


左圖是母親的遺墨,
現掛我家客廳,
媽寫唐朝詩人薛瑩的詩"秋日湖上",
提筆寫字,媽頗大氣,細節格局並重,
這種時候,媽很開心,
通常會放下,在孩子們身上的擔心;

只是,
媽開心的時候,比擔心的時候少 ,
這是媽的個性 ;

不是媽膽小,其實,媽的膽子大得很.....
二二八的時候,
他的乾爹,是英國洋行的華人總經理,
被關進牢裡 ;
那個時代,走進監牢,總是沒人愛去,
母親就與他的乾媽作伴,負責送牢飯 。

可是,自從媽婚後,扮演了「母親」這個角色,
就讓媽覺得「擔心」才能「安心」;

1971年,親手寫的詩句,
大概可以理解,媽媽的母親心境。

「窗邊」
夜色漸漸近 ,慈祥的母親
倚著窗邊兒 ,等著我回來

無論風多大,雨多大
您是天天這樣的等著我
啊,母親呀,母親

您別我們已多年, 只能在夢裡見到您
慈祥的母親呀

今我倚窗邊 ,等著兒回來

無論風多大,雨多大
我也天天這樣等著兒回來

民國花甲年五月
白梢 作詞
(媽姓李,單名綢;白梢,是媽自己取的名子,書法寫作時用;花甲是民國六十年,也就是1971年,我當年二十一歲,還在東海唸書)

平常的詞,
平常的媽媽心 .....

我的母親,卻很不平常的,
長期的,用心的做了兩件影響弟妹與我深遠的事,
一是「陪伴」,一是「信任」;

高中時,我在建中打橄欖球,
媽是擔心的,卻沒反對,
我猜想,媽的內心,很早,就知道他這個兒子,
乖巧,卻一定要做些沒人做過的事; 
只好擔心在心裡了 。

大學聯考,我志願只填東海建築,媽也擔心在心裡,
行動上,媽卻是支持我的。

(相片是我大學,仁喜中學,仁恭小學時期的合照,機車是父親上下班的交通工具)

有時,練球晚回,那時不像現在,也沒行動電話聯繫,
打開門,
總會見到媽在客廳的身影,
有時看書(讀書,看雜誌,是媽的興趣,病倒以前,我回家時,很少見媽躺下)
有時刺繡(刺繡,是那個時代,媽貼補家用的副業,主業是照顧孩子)

「媽,我回來」我說,
「回來了」媽笑著說,
是我們母子永遠的對白;

媽大概會說餐桌或冰箱,還有什麼,
說完,媽就去睡了;
從來沒有一次,媽在後面,加上一句,
「去哪哩,這麼晚了?」

如今,我已過半百,
更能感受,
擔心,而不多問的信任,是如何的難做到;

媽等門,是陪伴;媽懂得,陪伴,是不需言語的愛
媽不問,是信任;媽懂得,信任,是沒有問句的愛。

我的自信,大概,也是因此而來,

從小,感受得到陪伴,感受得到信任,
長大,才有能力陪伴,才有能力信任 ;

家庭教育,影響人的一生,
我從父親的行為,學到好學與正直;
我從母親的行為,學到付出無所求;
(照片是我小學,仁喜未入學時的生日,父親與我們合照,那時借住台北圓環大中華戲院邊,母親的乾媽家)

我不得不擔心起,
現代家庭裡的家教,
除了父母的行為,

每個家庭,還多了一個比父母還常在家的家教,名叫電視....

對大多數的家庭來說,
電視,
取代了父母 ,
負責教育兒童;
可惜,父母常忘記(或故意不想知道,或不認為)
電視根本不是個稱職的家教!!!

電視教孩子的是:
如何欺騙,如何曲解,如何掩飾,如何強辯 ,如何貪求,如何暴力,如何仇恨....

最重要的,電視取代了父母 ,
教孩子 ,
認識這個世界,
可怕的是,
真實的世界,不是電視說的那樣。

Saturday, May 13, 2006

幸福密碼:二十世紀被人類拋棄的思想

從此以後,王子與公主,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.....

童話的夢想, 不一定實現;

人類,
未拋棄幸福之夢,
卻逐漸拋棄,對幸福的理解.....
二十世紀,
透過媒體,與產業全球化的鼓吹,
幸福與經濟發展,畫上等號....
幸福是名車,
幸福是豪宅,
幸福是貌美,是英俊......
幸福是永遠值得追求的廣告.....

這是典型的悲劇,
因為,
幸福的密碼,絕對不在經濟發展的金庫裡。

那麼,幸福,
到底是什麼?
當然是,腦部運作的結果.....
可是,少有人,真正理解。
關於人腦,請詳美國公視節目連結

幸福友人來函,提到BBC新聞報導,
經濟發展,沒有讓英國人民更有幸福感…..
請看BBC新聞網站連結

我,思考數日,希望透過這篇文章,
一面介紹BBC的新節目,
一面述說,
我對幸福的理解.....

許多人,
就算不知道,也聽過GDP(國內生產毛額或國內生產總值),

大致理解,GDP與我們的荷包有關。 (請看維基百科中文網解釋

然而,什麼是GDH?
就不一定聽過了.....

GDH(Gross Domestic Happiness)
可以翻譯成「國內幸福總值」




為了這個陌生的概念,
英國BBC電視第二台,近日開始播出六集的電視節目;
「The Happiness Formula」,可譯為「幸福公式」。

節目向觀眾介紹,關於「幸福」的新趨勢:
(1)科學上:
甲、近年,科學界對「幸福」的研究,有些新發現,
乙、例如「幸福感」與「身體健康」的直接關係,
丙、透過「正向心理學」的練習,可以重構腦部,增進「幸福」;
(2)政治上:
甲、最近英國政治界,對人民「幸福感」,開始重視,
乙、這個趨勢對「全民健保」的政策,產生影響,
丙、也對「文化與教育」政策,產生影響;
(3)專訪不丹小國:
甲、為何全國禁止塑膠袋?
乙、為何國家政策是「人民幸福」比「經濟發展」重要?
丙、不丹王國未何不讓「可口可樂」等飲料在媒體上廣告?


喜馬拉雅山小國,不丹…..
1955年出生的國王Jigme Singye Wangchuck(
請看維基百科簡介

他在1972年加冕為王時,發言令人深省;
他說,不丹國不該重視經濟發展,追求GDP的成長,
不丹國,應該重視,GNH(Gross National Happiness),
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。
他的內心,必然深信,
經濟發展,可以刺激慾望,產生短暫的「快感」…
然而,攸關國家社會永續生存的「人民幸福感」,卻不能經由經濟發展而來;
當人民的內心,沒有幸福的感覺….
人民的身心健康,就要出問題;
當人民身心健康都出問題,家庭、社會與國家,
都會一起出問題。

這不是什麼新發現,這是古老傳統的「文明精神」.....
數千年的傳承.....
可惜,二十世紀的「工業革命」與「消費主義」,
從根本(教育與文化),改變了人類思想,
於是,不幸福的病毒,
隨著消費主義的機制,在地球上,蔓延.....

看見一個小國,只有兩百萬人民,領導者卻有如此的自信,
真是感慨.....

BBC網站上,訪問不丹內政及文化部長的短片,
請看關於部單影片連結約八分鐘),

令我,深深感動.....

他滿懷自信的向BBC記者解釋,
不丹的水,來自喜馬拉雅山,
是世界最好的水;
為何,要准許媒體廣告,吸引年輕人,養成喝糖水的習慣?

時代網站,也報導過不丹的專題。
請看時代網頁連結

BBC節目共分六集,追蹤報導科學界對「Happiness(我譯為幸福)」的研究
五月三日起,
每週三,在BBC第二頻道播出
各集內容(詳BBC網頁連結,可看每集簡介短片)如下:
第一集:What is happiness?
第二集:Rewiring our brains
第三集:The price of happiness
第四集:Happy mind healthy body
第五集:Trust in happiness
第六集:Future happiness

以下這個BBC網頁,(
請看連結)有個簡易心理測驗,讓你明白你的幸福感;
網頁右邊,有六個Video鍵,
提供六支短片,可以觀賞節目片段。

五月三日播出第一集「何謂健康?」,節目內容要點:
(1)新的科學研究,顯示快樂(或應稱幸福為宜)可以測量。
(2)幸福的人,較具彈性,較有創意,較勤奮,較健康,甚至活得較長。
(3)政府施政,是否應鼓勵令人民「學幸福」?而非只顧「拼經濟」?
(4)採訪不丹國,全球唯一以增進人民幸福為核心的政府;注重GDH而非GDP。

五月十日將播出的第二集「重設大腦」,內容要點:
(1)新心理學(正向心理學)研究發現,人類可以「幸福的思考」,來重構腦部運作,變得更樂觀。
(2)幸福,可衡量,努力學習,可因此增加10%-15%幸福感。
(3)英國科學家期待,可做全國性的努力。

五月十七日,將播出第三集「幸福何價」,內容要點為:
(1)當前英國社會,史上最富,調查顯示,未更幸福。
(2)心理學家研究顯示,與他人「比較」是人類天性,但習俗令人專比財富與擁有(例:比聰明,學位,地位等幸福期不長的擁有,不比愛心,道德等幸福期較長也較穩固的擁有)。
(3)如何改善現今的消費主義社會?需要管制針對兒童的廣告否?富人稅?應設法減少通勤還是設法減少工作?(人們不會希望減少工作,而是期待減少錯誤都市發展政策,造成通勤的費時。)

五月二十四日,播出第四集「幸福心。健康身」,內容主題為:
(1)科學研究顯示,更幸福就會更健康。
(2)原因未明,但幸福對疾病具有保護作用;尤其是心臟病與癌症。
(3)科學對幸福的研究,令政府人士關切,未來英國NHS(全民健保)的經營核心為何?

五月三十一日,播出第五集「信賴與健康」,內容為:
(1)對社會與友誼的信任感,影響幸福與健康至鉅;然而,在英國,信任感自1950年後,急遽下降。
(2)研究顯示,信賴感下降,主要歸因於「一般行為規範的解構」,「大量的通勤」等,部分信任感下降,甚至歸咎於「電視」。
(3)研究幸福的科學,也建議,未了強化社互信與心理健康,加強「異文化」相互理解,與強化不同社群間的相互了解極為重要。

六月七日,將播出最後一集,「幸福的未來」,內容是:
(1)科技不斷應許未來的人們,透過科技的協助,能在彈指間充滿幸福感。
(2)然而,省力工具與進步的科技,不只未能促進恆久的幸福感,還讓人們不斷購買新科技器材,學習新技術。
(3)未來,應讓孩子,從小就學習「如何幸福」;美國有些學校,已經在這麼做,英國也已開始。

亞洲,尤其是華人社會,正在全力發展經濟....
也許,
學習幸福,是人們早已拋棄的希望....